本文摘要:
站在一片红彤彤的枸杞地头,种植户王烈祖的心里五味杂陈。站在一片红彤彤的枸杞地头,种植户王烈祖的心里五味杂陈。十年枸杞种植路,王烈祖好似一位老船夫,在市场跌宕起伏的浪潮中,为了抵达脱贫致富的彼岸,坚定地向前航行,从未有过一丝松懈和动摇。
枸杞耐旱耐碱、防风固沙,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又兼具生态保护功能的树种。20世纪初,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以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为契机开始大规模种植枸杞。
在农村,土里刨食的农民最害怕的就是地里不能种庄稼了。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处处长才让旦周说:“最初政府采取发放种植补贴、免费提供树苗、派技术人员下地指导等方式推广种植枸杞,可很多农户还是不敢尝试。
”家住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大格勒乡查那村的王烈祖和村里其他村民一样,起初对枸杞种植也是半信半疑:“地里插个‘木棒棒’能吃饱饭吗?”但一想到自己是村干部,要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他毅然决然地在家里的15亩庄稼地里插上了枸杞树苗,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精耕细作结出的枸杞果给王烈祖带来了惊喜:“第一次结果是在2009年,当时就挣了3万元,结果2010年收入翻了一倍,我担心是在做梦,收到货款的时候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疼了,一切都是真的。”图为一名四川籍采摘女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镇枸杞基地采摘枸杞(8月13日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农牧局供图)发外地人来租地种、本地人扩大规模种、本钱不够贷款种,经济效益吸引下,“木棒棒”迅速在柴达木盆地生根、发芽、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1年青海省枸杞种植面积扩大超8倍。在青海枸杞主产区海西州,农牧局局长潘立清说:“2011年至2015年是当地枸杞产业发展最好的时期,这几年普通枸杞平均25元一斤,有机枸杞更是超过40元一斤。
”而对于王烈祖,15亩枸杞地在2014年给了他38万元的丰硕收获。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枸杞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供需不匹配……青海枸杞产业在2015年下半年出现了产能过剩,枸杞价格迅速下跌。记者2018年在柴达木盆地调研时,当时有机枸杞卖出了普通枸杞的价格,为防止枸杞板结、发霉,很多种植户甚至一度选择了亏本贱卖。
行情突变,只有初中文化的王烈祖凭着直觉决定坚持种下去:“感觉价格能回暖,也不知道怎么说,种的时间长了就会有这种‘感觉’。”面对产业波动,当地政府实施了例如鼓励种植有机枸杞、打造柴达木枸杞品牌、创新引进枸杞价格指数等扶持措施。潘立清说:“政策扶持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及时落施政策,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种植户利益,另一方面也要为产业今后良性发展打好基础。
”在德国纽伦堡国际有机食品展会上,外国客商在了解青海柴达木枸杞(2月14日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供图)发在经历了3年寒冬期后,青海枸杞产业在今年迎来了久违的春天。青海省林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青海枸杞种植面积已超过74万亩,是我国第二大枸杞种植基地,截至2018年末,全省通过国家有机枸杞产品认证面积近8.46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种植基地。
产业波动期内,王烈祖逆风而上,扩种了28亩枸杞地:“租金便宜了,我就承包多种了一些,今年价格好,估计可以挣上30万元。”他说,自己还和枸杞出口企业格尔木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不愁销路了。谈起为什么选择王烈祖的枸杞,该公司总经理赵海东说:“王烈祖家种的枸杞品质好,严格按照出口有机枸杞的全流程要求进行种植,柴达木枸杞粒大饱满,深受外国顾客喜爱,而优良品质则是公司跻身国际市场的关键。
”多年的枸杞种植,使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向好、向优。海西州德令哈市市民王宁说:“原来一到春天这里的沙尘暴特别严重,现在雨水多了,气候也比原来湿润了。”一根根“木棒棒”带给柴达木盆地农牧民的还有很多。今年11月1日将开始实施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促进枸杞产业发展条例》规定,生产、加工枸杞及其产品过程中,禁止使用焦亚硫酸钠及其替代品,枸杞质量第一在地方立法中得以体现。
谈到明年的生产经营,凭借直觉和经验,王烈祖说:“今年枸杞收购得多,明年价格可能会降一点,但是不管价格怎么变,只要是把品质放在第一位,精耕细作肯定比粗放种植挣得多。”(记者王金金)。
本文关键词: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best365网页版登录入口,365best官网入口进入,best365·体育入口中文版,365best体育app官网入口
本文来源: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www.huanjingyinyue.com